[1]從東亞走向世界
圍棋是產生於中國、在日本發展起來的文化娛樂活動。現在,以包括韓國在內的3個國家為中心,已經成為廣受人們喜歡的一種遊戲。職業棋手大多集中在這3個國家。 職業圍棋比賽在東亞地區很盛行,而將圍棋作為業餘愛好來欣賞的人已經遍布到了歐美、南美等世界各地。每年有超過60個國家的代表集聚一堂,舉辦業餘棋手比賽。不僅是日本等東亞國家,就連美國、歐洲等也都開始舉辦了幾項大型的圍棋活動。
[2]日本的圍棋
日本很早以前就有職業棋手制度,現在大約有500名職業棋手。日本國內每年會舉辦很多 只有職業棋手能參加的比賽,冠軍會有高額的獎金。 圍棋作為文化已經被人們認知,不再僅僅是一種遊戲。在學者和文化屆人士等受社會尊敬的階層中,對圍棋有深入的理解、從年輕時開始熟悉圍棋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。作為頭腦反應快慢、素養好壞、品格高低等的標誌之一,即使不瞭解圍棋的人,對圍棋也有著嚮往的心情。 業餘棋手的比賽大會範圍廣泛、充實,除普通成年人參加的以外,還有僅限大學生、高中生、初中生、小學生參加的比賽。各地的街道上設有可以進行圍棋對局的設施,即使不能參加比賽大會,也可以在附近的設施體驗圍棋的樂趣。[3]現在的職業棋手
日本設有很多職業比賽。比賽大會採取錦標賽的形式,從大到小有棋聖戰、名人戰、本因坊戰等,分別賦有不同的名稱,冠軍被授予○○棋聖、○○名人等稱號。 獲得冠軍稱號後,第二年舉行衛冕戰。如果挑戰者從最初的預選賽開始參賽,到挑戰者決定賽勝出為止,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。大型錦標賽的一場比賽通常為兩天,採用7局4勝制決定勝負。如果棋局延至最後的第7局,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。
[4]業餘棋手
業餘棋手的比賽一天舉行三、四場比賽,全國比賽兩天左右就結束。之所以賽期這麼短,是因為業餘棋手有自己的工作,難以取得長期休假。日本沒有長期休假和連續休假的習慣,如果業餘棋手的比賽大會不在兩、三天內結束,很多選手就參加不了比賽。歐洲和美國的比賽大會大約是兩個星期,連同家屬一起悠閒地參加比賽,日本的業餘棋手對此很羨慕。[5]邏輯思維型和感覺思維型
頂級職業棋手大體分為兩種類型。一種是邏輯性地分析圍棋,在知識面和理論上登上頂峰的棋手。或許可以稱之為理科類的棋手。不僅僅是圍棋,這種類型的棋手還詳細記憶體育、歷史、地理等各種各樣的事情。歐美的傾向是數學、物理領域的專家和學生對圍棋有興趣,大概就屬於這種類型。 另一種類型是感覺性理解圍棋的棋手。這種棋手不喜歡用語言從理論上表達,憑自己的感覺下棋。不能說邏輯思維型的棋手有利還是感覺思維型棋手有利,這就是圍棋的深奧所在。無論哪種類型,都有很多人成為所在時代的第一號職業棋手。邏輯性地研究也好,感覺性判斷也好,價值觀幾乎沒有什麼差別。雖然有時難以理解不同類型對手的構思,但他們都互相尊敬對方。